标题: | 新闻发布会解读|淄博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发布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6462XU/2022-5249083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2-01-19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1月19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淄博市政府副市长刘荣喜就淄博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进行新闻发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德法,党组成员、副局长薄胜全,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市普查调查中心主任王辉答记者问。
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土地调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安排,我市同步全面启动“三调”工作。全市1000余名调查人员历经3年时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聚焦“质量”“效率”两个关键要素,经过多轮次上下互动,对79.1万个图斑进行地类调查,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市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市、县两级国土调查数据库。
“三调”查明,我市土地利用主要数据是:耕地238.11万亩,园地118.95万亩,林地255.98万亩,草地26.13万亩,湿地1.43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1.8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5.80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55万亩。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此次“三调”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和完善。
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三调”由国家统一制定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统一制作影像底图,统一提取变化图斑并预判地类。同时,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增加了对耕地种植类型的调查,对河道、林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了细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
为了让调查成果更加科学精准,“三调”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互相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同时,调查成果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在线核查,有效提升了调查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三调”工作定位更加明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凸显。调查成果将作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控、土地整治、国土绿化等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依据。
“三调”同时发现,我市在耕地保护、生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淄博市将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严格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坚持系统观念,优化生态用地布局,加强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统筹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山青”“水秀”“林绿”“景美”的生态淄博。盘活利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