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心城区建设地上立体车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和购买力的日益壮大,与日俱增的汽车消费和发展相对缓慢的停车经济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城市中心区有限的空间内兴建立体停车场是解决当前停车难的必由之路。机械式停车库是一个涉及电一体化、仓储物流、车辆诱导、物业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产业,为做好新建、扩建、改建机械式停车库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工作,2014年10月1日住建部批准并施行行业标准《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规范机械式停车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
机械式停车库相对自助式停车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受市场因素影响,推行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全国经营立体停车库的商家基本上都活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我市机械式停车库建设基本出处于空白。造成立体停车库建设推行较缓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度,停车消费观念淡薄。目前商业设施特别是一些大型超市,基本上采取购物免费停车方式吸引人流,停车消费者对立体停车仍未认可,地面停车仍是首选。二是立体停车库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占用企业资金较大,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对于地产商来说,动辄几千万投资建设的停车楼,仅靠停车费收益很难维持。三是停车习惯和技术也影响了停车楼产业发展。对一般车主来说,有地上车位的不会去地下停车位,立体停车更不受欢迎,因进车、倒车和找车相对比地面停车较麻烦,车主受技术、心理等因素影响易产生恐惧感,往往出现地面车满为患,停车库却有空车位的现象。四是性价比相对较低。虽然机械式停车库相对于普通停车库具有诸多优点,但受价格、运行使用保养维修等原因影响,许多有车一族车款低于车位款,不可能用超出车价款去购买车库。目前许多新建小区因为一般地下车库都难以出售,造成对已规划车位放弃建设,影响后续竣工验收;若强制销售(要求按户均一个)却引来大量不满和投诉,特别是一些居住户数较多、户型偏小的居住小区类似情形尤为严重;即使已经购买地下车位的,受习惯影响仍然地面停车。类似案例济南、青岛和我市都很多。
停车难是目前中国城市都面临的难题,但汽车快速增长发展态势与城市绿色生态发展是相违背的,单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用大量建设停车库(场)方式有可能刺激城市的汽车消费,造成更大的对停车库(场)的要求。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动全社会力量,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位紧张问题。
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淄博市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停车难的合理化措施:一是2008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二是2012年市政府组织编制了《淄博市主城区机动车停车场专项规划》,通过该规划解决中心城区存在的“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构建起合理的停车设施供给结构。三是严格按照《山东省城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规范》(J11734-2010)等要求,在规划编制、审批过程中,尤其在规划条件中明确了应配建停车位标准。四是组织相关部门对停车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交通组织管理等加强研究,最大程度上解决停车难问题。五是在立体车库建设方面,也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如简化审批流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采取地上建筑面积不计算容积率(不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等一系列措施助推立体停车楼项目建设。较成功的案例为义乌小商品城西侧地面停车场改为四层停车楼项目,大大缓解了商品城停车难问题。
另外,为方便居民出行,我市已对主城区公交线网进行了优化。根据《淄博市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我市将按照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自行车“三元融合”的总体要求,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走在前列”相匹配,与“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相适应的城市公交线网体系。我市还将新建7处公交枢纽,拟新增公交线路32条,其中今年拟增5条,到2020年,公交线路数量将由目前的34条增加至66条,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将达100%。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公交出行的分担率,进而抑制城市机动化快速增长,降低对停车库(场)的需求。
感谢您对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指正。
淄博市规划局
2016年6月24日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淄博市规划局综合办 马艳丽
联系电话:3170249
抄送单位: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