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2024007
建议人: 李永凯
主办单位: 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答复时间: 2024-08-28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李永凯等4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开展的工作

一是做好用地保障。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积极做好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保障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重点项目用地。二是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省市及省内其他地市经验,从用地保障和容积率奖励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二是优化审批服务。在土地供应、规划许可等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项目规划和用地审批效率。

 

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6月28日

 

(联系单位: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人:秦立斌,联系电话:2772036)

(此件主动公开)

内容: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背景 超低能耗建筑能够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并减少碳排放,是建筑领域“碳达峰”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建筑节能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快推动城乡建设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的重要举措。建筑能效提升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建筑功能需求与合理舒适度(温度、湿度、空气品质等)的基础上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建筑能源资源消耗量及对环境的影响,是对建筑节能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从世界范围看,不断提高建筑能效要求,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内较早鼓励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省份,早在2016年10月9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就已发布地标B37/T5074-2016《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拉开了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序幕。目前该标准正在修订中,并更名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2年4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30%,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提升20%。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近零能耗及低碳、零碳建筑试点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及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设区市基本达到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要求。2022 年5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发〔2022〕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推动零碳社区试点建设。”此外,2023年2月1日,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DB37/T5237-2022《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技术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山东省首个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技术地方标准,将对降低公共建筑能耗,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在省内的推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济南,将扩大超低能耗建筑发展规模,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的消费市场,提出“十四五”末期,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绿色低碳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在潍坊,“十四五”发展目标为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1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20万平方米。同时,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的发展势必将促进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咨询、建材、设备行业的全面升级换代,使中国建筑节能工作逐步迈入超低能耗的4.0时代。去年以来,淄博市周村区已经着手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开展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试点,深入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 二、制约因素 目前,淄博我市超低能耗建筑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制约因素主要有社会认识不足、建设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相关激励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因超低能耗建筑还未广泛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开发商和居民对此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消费者对其寿命期节能效益了解不足。由于超低能耗建筑对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结构以及的相关设备的品质和性能要求更高,建设成本较传统节能建筑成本有增量,尤其是针对淄博目前的商品房价来看增幅明显更高更加明显,导致投资者和消费者接受超低能耗建筑的意愿较低,。缺乏动力。 三、意见建议 1、强化技术创新,促进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认真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结合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要求,重点发展高性能门窗、新风环境一体机、保温系统、专用特种材料等超低能耗建筑专用核心部品;完善优化超低能耗建筑集成系统技术,打造成知名产品;全力构建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依托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生产企业,培育一批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装备自动化、产品先进化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集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科研为一体的产业集团。对绿色、节能建材产业项目和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全市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水平。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报建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在工程评优、新技术示范认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2.建议支持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加大政府投资项目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力度。未来3至5年,在我市城乡范围内分区域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主要包括超低能耗建筑示范住宅、部分高能耗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旅游度假村等项目。鼓励在装饰装修阶段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引导业主自发参与改善房屋品质。建议对政府投资或者政府投资为主的办公、学校等公共建筑和集中建设的专家公寓、人才公寓、医院配套等居住建筑,要求按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建议给予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参照外地省市及省内其他地市经验,从用地保障和容积率奖励、办事流程、价格备案和预售监管资金、差别热费(居民)和热力贴费(非居民)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