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提案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1301094
建议人: 王明新
主办单位: 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答复时间: 2022-08-0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王明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我局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落实国家部委、淄博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并与市住建局对接,了解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关于儿童友好社区开展的工作。

一、关于优化道路交通规划方面

我局组织编制了《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5)》,目前已编制完成。结合综合交通规划,我们将在编制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项目时,重点打造儿童通行网络,方便儿童绿色出行,给儿童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在优化开放空间和绿化空间设计方面

我市已编制完成《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公示。在全域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中,高度重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行动、文化体育提升行动以及村镇公园等行动组中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拓展充足的儿童游戏区域和游憩设施,多角度、多方位营造社区室外空间。如福园“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在儿童活动区有适合孩童启蒙的摇摇椅、沙坑、翻翻牌、涂鸦黑板,有满足低幼孩童的鲸鱼坡、管帘打击乐器等,也有满足7-12岁孩子在运动、学习、社交上需求的攀爬网等大型游乐设施,在环梦火车岛,还有字母表图案,寓教于乐,亦玩亦学。猪龙河下游绿化提升工程中,设计特色口袋公园,如在王辛庄小区段布置沙坑、塑胶跑道、儿童活动设施等,以点带面,以社区外带动社区内,充分激活社区街角灰空间,助力打造儿童友好社区。西五路绿化提升项目,植入多样性儿童科普、科教互动设施,对科普设施进行专项设计,打造科普教育示范点;对沿线儿童游乐设施进行专项设计,并选用进口高端品牌,保证儿童玩得新颖、玩得安全;沿线设计多处“迷你家”、攀岩墙、沙坑、塑胶跑道、滑板广场、户外剧场、泡泡云乐园等休闲活动空间,为儿童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

三、儿童公共空间和运动场地方面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严格落实居住区绿地标准,结合配置各类公园绿地,为儿童运动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按照《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淄政办字[2020]34号),开展综合整治专项活动,落实幼儿园配套工程。在2021年编制的CAZ地段城市设计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增加儿童活动公共空间。老城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不断尝试从儿童视角出发,整合零碎绿地空间,因地制宜,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2020年的中润大道、新村路、世纪路等道路绿化改造提升项目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儿童友好的理念,见缝插绿合理改造“灰空间”,沿线新建、改造30余处街头游园,布置体育器械、儿童游乐、智能互动设施120组。

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提升公共空间设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公共空间设计,满足儿童服务和活动需求;加强城市街区、道路、公园、绿地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适儿化改造,切实可行地打造适合儿童成长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支持,也希望您以后能继续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

 

 

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

202283

背景及问题分析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关乎社会的未来。尊重和关爱儿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进程不断推动社区发展,社区儿童生活和成长环境面临着巨大变革。儿童是城市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而生活环境又是影响儿童行为、心理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儿童安全、儿童友好的空间与环境设计的友好型社区却寥寥无几,导致越来越少的儿童愿意主动进入户外公共空间。因此,建立一个以儿童为本,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安全与需求的社区环境,吸引儿童走出家门,重新回归到户外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空间缺乏。活动空间形式单调,空间未被有效利用,需要探索积极的活动空间形式,挖掘被遗忘的空地。儿童可活动的空间主要可包括游戏空间、通行空间、绿化空间。通过调查社区内部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发现存在儿童游戏空间同质化,设施单一的问题。主要可供活动的空间是空地、有简单游戏或健身器械的区域,可选择的其它地方有家、商场、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等。 二是存在安全隐患。街巷出行不安全,停车矛盾突出,占路停车现象严重,路权分配不均,无法为儿童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由于现阶段道路路权以“汽车”为主要划分依据,几乎所有的道路都缺乏停车位,甚至占据了大量的建筑退界空间和街巷空间,增加了行人活动与车辆行驶的穿插度,严重阻碍了行人,尤其是儿童的步行路径与骑行质量,产生安全隐患。步行路面铺设的混凝土砖块容易松动,儿童在道路上奔走跑跳时容易摔倒。 三是缺少创新精神。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生活环境的变迁,儿童活动空间逐渐被压缩到街道、公园和游乐场等相对固定的空间,大量儿童被塑料玩具设施和电子产品包围。在教育空间方面,学校周边环境的处理方式决定了儿童上下学活动空间的安全性与多样性。随着学业难度的提升,儿童释放天性的活动和感官体验变得有限,创造力、好奇心、冒险精神渐渐缺失,青少年近视、肥胖症、抑郁症等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 建议 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议 一是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建立“安全—连续—共享”的街道空间,有利于儿童逐步建立完善的空间感知和社会认知,增加独立自主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重点打造儿童通行网络,利用儿童上下学路径串联学校、公园、公共活动场地等各类空间,使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划定主要的活动休闲道路、慢行景观道路和商业生活道路,初步构建街道的休闲慢行网络。通过低速限制、交通宁静、清晰的标识系统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机动车带来的威胁,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通过社区内儿童活动空间的串联,形成线性活动空间,提供有趣的上下学体验,让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家以外的地方,充分体现“儿童友好即是全民友好”的价值观。 二是优化开放空间和绿化空间设计。以“儿童友好之道”为理念的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通过梳理儿童友好城市概念及对社区现状资源的分析,提出“道”的概念,强调以儿童为媒介,以街道空间为切入点,延续社区艺术及历史文化,融入自然空间,打造儿童友好之道。在营造适用于儿童活动的公共场所应注意富有多样性、可互动参与性与挑战性。对于专设类儿童活动空间,要按需增加场地面积,增加娱乐设施的多样性,场地设计要结合自然,提升场地内的基础设施,提供亲子互动场地。 三是借助各层次空间规划保障可供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在分区层面通过管控生态空间,植入可适用于儿童的自然教育、野营徒步等功能;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管控广场、公园绿地和体育运动场地用地;详细规划可专门制定有关儿童活动场地的精细化用地分类或设施配置规则,并制定相应的投入、管理和维护规定,确保得到有效实施。改造现有社区公园,拓宽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以儿童参与为核心的公共活动场地建设。设计中所有场地的建设都可纳入儿童参与实施,细节设置灵活,并可根据儿童的反馈进行修正。借助现状社区周边斑马线和过街天桥,连接社区周边城市公园内的儿童游戏场地。完善路径及活动场地的设施环境设计,增加其趣味性,同时强调儿童活动场所与社区其他人群社交活动空间的混合交叠,形成“街道眼”,增加其安全性。重视对儿童户外设施的持续维护与更新,定期宣传儿童出行路径的使用方法。 四是鼓励利用零碎公共空间提供多样化儿童运动场地。相较成人而言,儿童对空间的适应性更强。城市应尽可能利用各类“负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体能运动、球类运动和极限运动场地,同时做好各级空间规划对小型体育运动场地和儿童活动场地的保障。优化楼下空地和楼间绿地,增加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和居民交往空间。建议社区内学校在特定时间段开放学校内部活动场地,通过设计儿童出行路径,利用人行道、楼间小路等连接社区内儿童活动场地和学校,提供更多活动空间。 五是优化建筑空间提升。在建筑空间营造的过程中通过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与多样性,有效激发儿童的兴趣,同时结合儿童兴趣进行主题化设计如“童话主题”“太空主题”“动漫主题”等。通过对闲置建筑以及利用率低下的空间做盘活提升,增加社区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公共开放空间以此保障儿童的活动区域。此外考虑对街巷空间进行改造提升,通过灵活的手段,盘活现有的社区资源,补足缺口、提升品质,发挥其最大效能,从儿童使用层面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成为15分钟生活圈改造的典范。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城市的未来。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为儿童服务,并不意味着让儿童成为公共空间建设的唯一视角,而是要在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的多重维度中嵌入儿童友好的理念,让孩子们感受到城市的和谐与美好,感受城市的文化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