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
索引号: 11370300MB286462XU/2014-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4-12-17 发布机构: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

淄博市“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

发布日期:2014-12-17
  • 字号:
  • |
  • 打印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是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准确掌握市情和区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基础测绘获得的基础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淄博作为省会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型,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为推进我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提升我市测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山东省“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和《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淄博市“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规划范围为淄博市,期限为五年(2011-2015年)。

一、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多年来,淄博市的基础测绘工作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宗旨,以努力提升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基础测绘成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十二五”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基础测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政府对测绘工作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测绘条例》,批准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基础测绘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国务院、省政府和淄博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

2)测绘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淄博市2001年将测绘管理职能由规划部门移交给国土资源部门后,各级进一步理顺并加强了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市国土资源局设立了信息中心,负责保管和提供本地区的基础测绘成果;成立了淄博市国土测绘院等技术支撑单位,全市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已基本健全,基础测绘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得到加强。

3)基础测绘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淄博市2006-2010年每年基础测绘财政投入约80万元,同时,通过实施土地调查、城市规划编制等,财政资金间接用于基础测绘的投入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约3000万元。

4)测绘服务保障作用日益显著。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立,淄博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该项目完成后,将实现省、市各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地理信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随着淄博市地图集等各种公开版地图编制出版,将为政府决策制作提供多种形式的领导工作用图。基础控制成果和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已广泛应用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同时,军地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机制正在建立,本市境内的基础测绘设施和资料逐步实现军地共同建设维护与相互交流。

2、基础测绘信息资源不断丰富

1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淄博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于20073月开始建设,8月正式运行使用,该系统包括12个长期连续运行的永久性参考站和1个系统管理中心,并建立了高精度的坐标转换模型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实现了高精度、连续、动态、实时的三维定位服务和不同坐标系统间的转换,为全市坐标框架基准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不仅提高了测绘效率,同时在淄博市气象、建设、交通等相关单位得到了应用,较好地发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2)淄博市平面基础控制网。淄博市平面基础控制网主要包括淄博市BCGPS网点,淄博市各等级三角点。共有BGPS5个,CGPS69个,一、二等三角点10个,三、四等三角点18个。淄博市BCGPS网是“十一五”期间结合国家华东、华中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建立的,于20061月至3月进行了GPS观测。淄博市GPS网和三角网作为淄博市的平面基础控制网,是淄博市的坐标基准框架,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

3)淄博市高程基础控制网。淄博市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基础控制网共有一、二等水准点52个,三等水准点86个。一、二等水准点由国家统一布设,“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国家二等水准复测。淄博市三等水准网由淄博市建设,自200511月至20067月进行联测,共计联测各类水准点102座。淄博市高程基础控制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高程起算面,也为精化大地水准面提供了数据保障。2007年淄博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建设期间建立的淄博市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达到1.9cm,满足等级水准测量要求,为精确高程控制提供了便利。

4)淄博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淄博市自20077月开始,在全市进行城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到200912月完成全部工作。共完成城镇地籍测量面积596平方公里,形成分幅地籍图、地形图11746幅,覆盖了各区县城区和建制镇驻地。1500地形图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经线全市统一设为118°,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省其他城市基础测绘的进展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未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基础测绘投入与需求迫切的现状不相协调;基础测绘计划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测绘专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长效机制;市、区县测绘技术支撑机构尚不健全,尤其是区县级测绘机构,测绘管理、技术人才更加缺乏。市、区县之间基础测绘协同不够,缺乏联动机制,整体合力不强;部门之间测绘工作缺乏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机制不畅,重复建设时有发生。

2、基础测绘技术体系与信息化测绘要求的差距较大。测绘技术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地理信息自动处理、网络服务和社会应用的要求。传统测绘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高层次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础测绘科学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3、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结构性短缺。全市基础地形图较少,仅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进行了城镇1500地形图的测制,未进行其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已有基础测绘成果缺乏对农村的必要覆盖,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测绘成果普遍缺少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等内容,适用性有待增强。测绘基准尚未统一,测绘成果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4、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基础测绘成果应用侧重于规划设计、资源普查等传统领域,在辅助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有待提升,迫切需要加强测绘服务保障功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缺乏深层次加工,整体上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地理信息产品以地形数据为主,社会公共服务地理信息产品匮乏,地理信息资源利用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二、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一)发展趋势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测绘高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传统的基础测绘生产和服务方式难以满足需求,迫切需要转变基础基础测绘服务、优化结构布局、调整发展方向。

1、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技术转型加快。传统测绘基准体系逐步转向以卫星定位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实现从二维向三维、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地理信息服务时效性进一步增强。传统的柜台式、面对面的测绘服务方式逐步被高效率的网络服务所代替,地理信息的应用范围将大大拓展。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将成为测绘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2、基础测绘成果公共服务能力和灵活性趋于提升。基础测绘成果正在由以传统的标准化纸质地图、数字地图为主,向以多样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主转变,大大拓展了基础测绘成果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应用逐步规范化,不同要素类型和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之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其他专业数据库之间可以实现网络互连和相互共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将真正成为各专业信息库建设的基础平台库,成为构建“数字淄博”地理空间的基础数据框架。其支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

3、基础测绘应用领域趋于广泛。基础测绘的应用正逐步渗透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支撑。基础测绘不仅在灾害防治、城镇化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物资储备及调度、人口工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也为国防和社会稳定等工作提供保障。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基础测绘已经成为公民了解市情、方便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并日益融入信息化领域,在地理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现代高技术产业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4、地理市情监测成为基础测绘发展的重要方向。基础测绘形成的不同时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客观的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变化过程,蕴含着地理变化规律和发展演变趋势等重要信息。加强地理市情监测,获取地形地貌、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以及生产力空间布局等变化信息,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和演进规律,可以为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管理等提供客观、准确、权威的依据。加强地理市情监测,是基础测绘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和发挥测绘工作的监督职能、提高测绘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需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淄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1、政府科学管理决策的需求。基础地理信息是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地理市情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是政府科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都需要基础地理信息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2、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次”有序对接,将建立产业、生态和社会功能有机联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区整体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中心镇和中心村改造、拆迁安置、挖潜建设用地等的实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体系等空间信息以辅助决策和建设。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交通道路修建、房地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都需要基础测绘提供各种现势性好、精度高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求。测绘在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宣传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基础测绘在优化社会公共事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高效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绿色发展模式,也迫切需要基础测绘快速提供资源储量分布及生态环境变化信息,为科学合理地监测、保护、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提供支持。

4、政府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信息共享。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行业各类信息的集成、整合和共享,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融合与开发利用,将地理信息服务广泛应用于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5、社会应急保障的需求。近年来,干旱、洪涝、冰雹、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并有加剧趋势。淄博市地质环境复杂,北有黄河、南有山区,工矿企业多,良好的基础测绘保障是全面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报各种灾情的前提,有利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在辅助灾情评估、救灾力量部署、救灾资源配置等方面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兼顾,在《山东省“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及市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型、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发展战略目标;以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公共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构建数字淄博、监测地理市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市的战略方向;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推进基础测绘转型发展;不断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快构建数字淄博地理空间框架,全面提升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成果保密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关系。统筹基础测绘、专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实现市、区县两级基础测绘协调发展。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基础测绘和谐发展。

2、衔接协调,需求牵引。加强与国家、省基础测绘的衔接,强化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的统一协调,指导区县基础测绘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总体规划、任务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相互协调,提高基础测绘的整体效能。针对社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分清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兼顾储备。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各专项发展目标与进程对测绘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基础测绘项目的内容、范围和时序。

3、服务为本,科技支撑。把基础测绘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和测绘服务保障水平,拓宽基础测绘服务领域。密切跟踪最新测绘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在测绘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基础测绘结构升级。

4、资源共享,高效利用。基础测绘是基础性工作,服务方方面面,既要兼顾各部门的需求,又要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专题信息的优势。实现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权威部门更新维护权威数据。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公益性特点,共同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加强规章制度与标准建设,完善基础测绘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基本建立市、区县两级基础测绘的长效投入、及时更新、共建共享和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基础测绘管理和支撑机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基础测绘发展环境;全面建成统一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加强测量标志以及淄博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实现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的多尺度、多数据源、多分辨率空间地理信息的覆盖,并确保现势性,显著提升基础测绘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水平,推进基础测绘现有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向信息化生产技术体系升级;建立淄博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协同服务体系,为淄博市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实用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

以基础测绘管理为主线,充实基础测绘行政管理力量,健全事业支撑机构,形成统一的测绘管理机制,使测绘工作在部署、实施和应用上政令畅通、步调统一。按照国家、省对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与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健全技术支撑机制,落实基础测绘成果管理服务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维护职责。加强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和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加强与驻淄测绘部队的协作,实现军地测绘的融合发展。

(二)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测绘基准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测绘新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通过新建、改建和利用的方式建立地基稳定、分布合理、利于长期保存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建立统一完善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成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提升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1500地形图的动态更新;利用国有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提供和自购的航空影像,健全全市中心镇、中心村和规划发展区域12000基础地理信息,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河流综合治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提供基础测绘保障。

(三)加快“数字淄博”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

紧密结合淄博市实际,以满足政府管理、宏观决策及社会公众应用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淄博”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地理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开发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强化应用服务功能,推进各专业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机制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四)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五项要求,开展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为村庄整体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服务网络建设等提供测绘保障,编制适应农村群众需求的公众版地图产品。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

(五)实施公共用图和综合市情图保障工程

紧紧围绕政府决策、社会公众对地图服务的需求,增强我市公共地图服务尤其是反映综合市情的专题图快速提供的能力。开展市县地图集、党政机关工作用图、两会用图等编制工作,满足政府宏观决策需要;编制市县行政挂图、影像挂图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驻地城区图及交通旅游图等公众版地图产品;构建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电子地图数据库的更新体制和机制,以满足公共服务对数据的现势性和详细程度的要求。

在服务的形式上,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纸质地图的服务功能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网和移动设备,拓宽服务领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地图服务。在地图内容的表示形式上,提供二维地图、三维地图以及个性化地图服务。

(六)加快测绘技术体系改造,加强测绘技术装备建设

加快测绘技术体系改造。综合应用天、空、陆全天候对地观测技术,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动态化。建立网络化、集群化、流程化的数据处理体系,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建立完善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地理信息数据从面对面的离线服务转向网络化在线服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将地理信息应用领域扩展到面向社会公众,实现地理信息应用的社会化。

加强测绘技术装备和设施建设。围绕测绘技术体系的改造,加强对现有技术装备的持续维护和升级,引进扩充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自动处理、海量存储、高效管理、质量检验、分发服务等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形成较强的地理信息实时获取、自动处理、网络服务、社会应用、应急响应、防灾救灾等能力。

五、重点工程项目

(一)现代化测绘基准建设与运行维

现代化的测绘基准框架是测绘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先期、基础性工程,是所有地理信息时空定位的基准。

1、统一全市坐标、高程控制系统。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坐标、高程控制系统对各类专题数据起着支撑和控制作用,是各类应用系统的空间定位参考基准,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为确保全市测绘基准的统一性和准确性,需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全市坐标系统多家管理、各行其事、资料混乱、互不通用的现状,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统一全市的坐标框架,将框架体系内平面坐标统一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将各部门和行业的原有19801954坐标系的基础测绘图件和成果全部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加强淄博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的维护。加强系统各参考站点的管理与维护,指派专人进行全方位的监护与问题处理,增加用电及通讯网络方面的投入,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与山东省CORS网并网后,就设备情况、网络情况、管理规定等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有效管理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扩大应用服务范围。

对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研发淄博市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实时定位用户专区、技术交流平台及信息发布等。扩大系统的应用面,使其在城市规划、交通导航、城市管理、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报、工程变形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中探索系统有偿服务的具体办法,使系统在基础测绘中发挥其应有的基础性作用。

3、测量标志的维护。每年对全市范围内200余个各等级三角点、GPS点和水准点进行定期巡查、维护,保护测量基础设施免遭破坏;加大对损毁测量标志等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对已损坏的控制点进行必要的增补;完善、更新全市测量标志管理数据库与参考站点数据库,并根据测量标志普查、建设情况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加强对县级测量标志管理维护工作的领导,提升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服务保障能力。

(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型。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的统筹发展规划,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大基础地理信息特别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建设、更新力度,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现有成图和数据源获取情况,不断提高地形图的现势性,不断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增强我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储备和保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区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1、城镇1500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城镇1500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是对20072009年全市城镇地籍调查时形成的596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的更新,主要工作是对地形、地物发生变化的地段进行修测,对城镇扩大区域进行1500地形图测绘。每年按年变化率15%对新增地区和变化地区补测复测,“十二五”期间共折合更新面积447平方公里。

2、全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建立定期获取遥感影像工作机制,缩短全市中分辨率和城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周期,实现全市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张店区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的全覆盖,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潜在区域和局部变化区域的低空影像储备,建立应急影像快速获取机制。

1)高分辨率航空影像。为满足淄博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划的需要,在国家局提供的张店区800平方公里0.2分辨率影像的基础上,补充采购350平方公里高分辨率航空影像(14000 DMC航空摄影)。

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满足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交通能源、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需要,采购全市范围的5965平方公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辨率为0.5)。

3、全市12000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根据“十二五”期间淄博市发展规划,针对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的规划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采集全市城乡结合部及发展较快地区12000基础地理信息。

对张店区全区及周边地区利用航空数码影像数据,采用先进的测图技术,测制12000数字线划图1150平方公里。

利用航空像片或卫星遥感影像,制作12000影像地图1150平方公里。以丰富的影像细节结合简单的线划符号和注记表现区域的地理外貌。采用现代生产系统,建立12000数字高程模型(DEM1150平方公里。

4、全市12000基础地理信息维护更新。根据地理要素的重要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需要更新的要素和重点区域,自2013年起按年变化率15%,对已有的12000基础地理信息的变化内容进行更新。“十二五”期间折合更新总面积为465平方公里。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与维护

1、建立和更新数字线划地形数据库。利用现有的1500数字线划图建立1500地形数据库,面积为596平方公里,并按年变化率15%的建库经费进行维护更新。对1150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线划图成果进行及时建库,并按每年变化率15%的建库经费进行维护更新。

2、建立12000数字高程数据库。可以利用已采集的矢量地貌要素(等高线、高程点或地貌结构线)和部分水系要素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内插获得。也可以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直接从航空摄影影像采集。面积为1150平方公里。

3、建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根据正射影像图的生产进度,及时建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十二五”共完成1150平方公里12000正射影像入库,同时将更新数据及时入库。

(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并维护“淄博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完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多级、多源、多尺度、多类型、多时相的地理信息共享与集成,为各种应用系统建设提供统一、权威的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实现与国家、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互联互通,构建起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节点服务注册、分级授权的管理机制和服务发布与聚合的技术体系,实现“一站式”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更新平台数据。

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加快平台推广应用,服务政府管理决策,支持企业开发地理信息增值服务。为重点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为政府综合决策、应急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结合平台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该项目另作专项计划,经费不计入“十二五”总规划。

(五)地理市情监测工程

基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的土地、矿产、水、森林、环境等自然资源数据,为建立逻辑一致、物理分散、定位基准统一、实体标识唯一的全市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与技术支持,为地理市情监测提供基本依据。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完成对地形、水系、道路、地表覆盖等相关地理市情要素的统计,进行至少2个时段的变化分析,探索针对地理市情变化的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完善地理市情监测技术标准和产品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和成果发布制度。开展对城镇化建设、村庄整体改造、土地综合整治等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发布监测分析报告和相关专题图(集),形成服务能力。

(六)地图工程

紧紧围绕政府决策、社会公众对地图服务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开发和建立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易于获取的公共地图服务体系。

1、全市综合、专题地图的建设。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编制多种比例尺和多种类型的淄博市综合地图集及各区县行政区划图(册、集)、道路交通图、旅游交通图等专题地图,编制领导机关工作用图、会议专用图,更新《淄博市地图集》;发布政务版电子地图和专业版电子地图,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宽淄博市行政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公共服务领域和应用范围。

开发多媒体地图、影像地图和三维景观地图等新产品,加强基础测绘产品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农业、水利、交通、通讯等各领域的应用,编制综合市情地图集,形象反映全市自然、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状况。

2、新农村建设保障用图。根据中心村或农村社区的发展规划,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及时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对测绘的需求,做好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工作,利用农村地籍调查成果对300余个村落制作1500新农村建设保障用图。

(七)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建设

加强基础测绘技术装备建设。围绕信息化测绘体系和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升级和扩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引进集群式遥感影像处理、单人智能测绘等系统,提高海量数据采集、处理的能力和效率。改善外业交通、通信条件,建立测绘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降低劳动强度,保障职工安全;加强测绘质检装备建设,改善公共地图编制装备条件,提高测绘质检和公共地图服务的能力水平。

(八)数字淄博地理空间框架运营维护

数字淄博地理空间框架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组织运行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与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组成。系统建设将以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为基础,以应用部门为主导,通过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在全市各部门推广地理信息服务应用。在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后,制定配套的运转、维护及更新机制,确定地理空间框架运行维护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系统日常的运转、维护和升级,有计划对数据进行更新,保持基础地理数据的现势性,保证地理空间框架的持续更新和长期服务,实现市内自然、经济、社会等有关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政府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九)应急测绘保障系统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 及时、高效、有序地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及辅助决策,建设应急测绘保障系统,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对应急关注的危险源及各类应急资源、应急场所的快速查询定位及应急事件的空间分析,建立应急测绘保障系统。包括:

应急保障组织机构:编制淄博市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成立应急测绘保障的组织机构,规范应急测绘工作流程。

应急保障平台:建立由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组成的应急保障平台。

据获取:通过多种飞行平台的遥感影像获取系统,使用海量测绘遥感数据快速处理技术,及时提供权威性的受灾地区影像和地理空间信息决策支持。

数据传输方式:通过政务内网和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所需数据传送给应急指挥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将基础测绘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加强领导,强化基础测绘统一监管和统筹规划,明确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唯一性地位,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避免多头投入、重复建设。加强市、区县基础测绘的统筹协调,建立协同更新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全市基础测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法规政策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文件精神,完善地方测绘地理信息法规政策体系,适时开展测绘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创造有利于基础测绘发展、服务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法制环境,深化和巩固测绘依法行政。

(三)加大经费投入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要按照《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基础测绘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基础测绘专项经费支持,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推进军地测绘共建共享等多种渠道,丰富基础测绘经费来源。

(四)依靠科技兴测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测绘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着重解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海量数据自动处理以及网络数据公共服务等关键技术难题。加强测绘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测绘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努力营造管理、经营、科技等各类人才成长环境,加大测绘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五)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基础测绘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规划、年度计划、预算和项目实施的有机衔接,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进行规划调整、修编,使年度计划内容更加合理,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考评,管好用好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坚持融合发展

加强与驻淄测绘部队的合作,统筹军地测绘力量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军地测绘融合发展。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研究解决我市推进军地测绘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大力推动先进军事测绘和地理信息技术成果与装备设施的社会化应用,不断推进军队和地方测绘部门在信息资源、技术成果、人才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融合与共享;充分发挥军地测绘部门各自优势,全面加强测绘应急合作,共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挑战。